记者从中国燃气集团近日发布的ESG(环境、社会、治理)报告获悉,该公司顺利通过联合国环境署(UNEP)油气甲烷伙伴关系(简称OGMP)评估,成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的成员企业。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于较早前5月份已将中国燃气ESG评级由BB级更新调升至BBB级。

作为中国最大的跨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及服务企业之一,中国燃气近年来不断围绕能源行业的经济性、安全性、清洁性深入探索,在强化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的同时,系统化建设环境管理体系,加强节能减排、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工作。
报告显示,中国燃气设立了环境管理目标,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前已获得ESG相关贷款总额达96.4亿等值港元。在综合能源业务方面,加大对工商业储能业务投入,累计签约112.7兆瓦时,处于国内燃气行业领先地位;大力开发光伏项目达21个,总发电量13856兆瓦时,开展重点工程环境影响评估项目达9个,其中营运地点共占 320.41公顷。
此外,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中国燃气已搭建完善的可持续治理架构,将ESG指标纳入高级管理人员创值评估考核,董事会及可持续发展委员负责并监管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和策略,并对ESG及气候相关管理工作进行统筹和监督。
报告提到,中国燃气安全生产投入达到20.68亿元。公司在全国成立五个安全监察中心,负责开展HSE安全体系评审和安全检查。

图为中国燃气利用无人机+激光甲烷遥测。
中国燃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赋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燃气安全管控能力。通过搭建智慧燃气一体化运营管控平台、“长鸣钟计划-安全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可视化系统等数字化安全管理平台,从运营安全、安全绩效管理、交通运输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管控安全风险,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安全高效运营。
此外,还建立了完善的燃气保供机制,完整覆盖城镇燃气发展规划与应急、燃气经营与服务、燃气使用等各个流程,保障稳定供气。安全管理绩效表现方面,中国燃气员工工伤事故率进一步降低至0.0077起/百万工时,承包商事故率为0起/百万工时。
积极强化供应链管理同样也是中国燃气ESG行动中的重要课题。中国燃气本地供应商共有255家,占比100%,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系列)的供应商有240家,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 45001)的供应商就有237家,占比均超过90%。为103家供应商提供ESG能力提升和能力建设培训,重要供应商覆盖率达100%。
“‘双碳’目标大势所趋,我们以身作则,打造高效节能的工业运营模式,致力于减少生产制造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中国燃气集团董事会主席、总裁刘明辉提出,将积极探索生态保护、绿色金融,期待与利益相关方一同助力全球降碳,实现可持续发展。